貧賤夫妻百事哀作者(古詩詞名句典故詳解:誠知此恨人人有,貧賤夫妻百事哀)
- 编辑:下學上達網 - 67貧賤夫妻百事哀作者(古詩詞名句典故詳解:誠知此恨人人有,貧賤夫妻百事哀)
誠知此恨人人有,貧賤夫妻百事哀
名句的誕生
昔日戲言身後事1,今朝都到眼前來。衣裳已施行看盡2,針線猶存未忍開。尚想舊情憐婢仆,也曾因夢送錢財。誠知此恨人人有,貧賤夫妻百事哀。
——元稹ⷩ㦂𗂷其二
完全讀懂名句
1身後事:指死後的事情。2行看盡:眼看就快送完。
過去曾經玩笑說著死後的事,不料現在都來到眼前。你的衣服眼看就快要送完了,你常用的針線我至今還不忍打開。隻要想著我們舊日的恩情,對照顧你的奴婢也格外憐愛,感慨你生前與我共處貧賤,夢裏我忍不住為你送上錢財。明明知道夫妻永訣是常有的事,但像我們這種貧賤夫妻則是萬事悲哀。
詩人背景小常識
元稹(公元779—831年),字微之,長安萬年縣人。元稹小的時候,父親就亡逝,母親鄭氏帶著他與弟弟回娘家居住。鄭氏乃為氏族之女,略善文詞,早年元稹曾經相當殷羨鄰裏孩童有父親為其延師授課,鄭氏得知後,親自教授元稹詩書等啟蒙教材,略長之後,元稹與表兄弟們一起上家塾念書,由於感於寄人籬下、家境貧困,於是更努力讀書。元稹後來即以15歲少齡明經及第,24歲考過吏部試,官授校書郎,此乃唐代官員升遷的重要職位。任職幾年之後,元稹相當爭氣地又考過皇帝頒詔的製舉考試,此後官位節節高升。終其一生,元稹的仕途還算順遂,雖有幾次的貶謫、外放,但也都擔任地方刺史等高官,中間還一度任職宰相,得以發揮其政治抱負。
元稹最為人所知即是與白居易交友這件事,他與白氏情誼深篤,即便分隔兩地也都互相酬贈寄詩。有一次元稹收到一封從遠方捎來的信,當下高興得紅了眼眶,旁邊的妻女嚇了一大跳,趕緊詢問怎麽一回事,原來“應是江州司馬書”(《得樂天書》)。當時白居易正擔任江州司馬,此封信即是他寫來的問候。元稹有一次被派到四川瘴癘之地任職,一去到那裏就水土不服,生了場大病,還差點一命嗚呼,白居易得知這個消息之後,趕緊將收集的防瘴良藥寄給元稹。元稹除了在政治上的傑出表現之外,也工於文學,在詩歌上他與白居易力圖掃蕩過去浮靡之風,轉而關心社會民生,因此風格寫實易懂,廣傳於裏巷,當時多將“元、白”並稱。
名句的故事
元稹《遣悲懷》是一首組詩,前後共三首,依序連貫,回憶妻子生前之種種,充滿著懷念與不舍,本篇名句擷取其中第二首,描寫元稹於妻子亡逝後睹物傷情的感懷,也是最為感人的一篇名詩。元稹的元配韋叢是當時名門之女,由於父親韋夏卿賞識元稹的才華,因而將女兒下嫁給當時官位、俸祿仍稀薄的元稹。兩人結婚之後,韋氏勤儉持家,從富裕的生活轉至貧簡也處之泰然,依然默默地支持夫婿,甚至會因為丈夫撒嬌要酒喝時,拔下自己頭上的首飾拿去換錢,而無一絲怨言。《遣悲懷ⷥ 𖤺》首句“昔日戲言身後事,今朝都到眼前來”,過往的玩笑話今日卻已成真,獨留元稹睹物思人,不忍開針線、不忍睹遺衣,隻能慨然歎道:“貧賤夫妻百事哀。”《遣悲懷》三首詩可謂中國悼亡詩最經典之作,清代編輯《唐詩三百首》的作者孫洙(號蘅塘退士)即評論此詩雲:“古今悼亡詩充棟,終無能出此三首範圍者。”是對《遣悲懷》三首的最高評價,元稹也當之無愧。
曆久彌新說名句
清初第一大詞人納蘭性德,字容若,僅活31年,卻短暫而耀眼。納蘭性德從小天資聰穎,其詞中最具特色、讓人難以忘懷的莫屬他為亡妻盧氏所寫之悼亡傷逝詞40餘首,其中又以《青衫濕遍》最具代表性:“青衫濕遍,憑伊慰我,忍便相忘。半月前頭扶病,剪刀聲、猶在銀。憶生來、小膽怯空房。到而今,獨伴梨花影,冷冥冥、盡意淒涼。願指魂兮識路,教尋夢也回廊。咫尺玉鉤斜路,一般消受,蔓草殘陽。盼把長眠滴醒,和清淚、攪入椒漿。怕幽泉、還為我神傷。道書生、薄命宜將息,再休耽、怨粉愁香。料得重圓密誓,難禁寸裂柔腸。”這闋詞相當平樸且實在,既不言心痛,卻在在透露著情深,容若既回憶妻子生前之身影,又寫擔憂妻子怯小之個性如何忍受墳梓淒寂?希望自己能指引妻魂回廊尋夢,然而妻子的墳塋卻遠在他方,隻有蔓草殘陽相伴。最後詞人言“怕幽泉、還為我神傷”,唯恐香銷玉殞的妻子還在陰間擔心我,這句話感人肺腑,也點出夫妻情感深厚。元稹於《遣悲懷》中最著名的佳句莫過於“貧賤夫妻百事哀”一詞,截至今日仍是朗朗上口的詞匯。中國近代著名文學作家鬱達夫飽經戰火摧殘,由於他敏感之政治背景與局勢動蕩,鬱達夫先行將妻子送回娘家,當時妻子懷抱著六個月大的嬰孩,隔著火車窗與送行的鬱達夫道別。他在後來的《還鄉後記》中回憶道:“啊啊!貧賤夫妻百事哀!我的女人嚇!我累你不少了。”而如今的自己仍是飛蓬漂泊、無以安定,因此當她返抵家門,鬱達夫連聲招呼也不敢打,就偷偷跑回房間,晚上兩人相覷哭泣,共謀自盡的方法。“貧賤夫妻百事哀”,鬱達夫於文章中清楚彰顯出,他的淒慘程度較元稹有過之而無不及,唯較元稹好的是夫妻倆還可以相聚,而非天人永隔之憾恨。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